close

政府的“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政策”——蘭德勒稱之為奧巴馬與希拉裡之間的“健康協作”——也導致“那些試圖對此提出所有權的人展開瞭一場激烈拔河比賽”。幾乎可稱之為荒謬可笑的是,奧巴馬的國傢安全顧問湯姆·多尼倫和希拉裡爭相寫作有思想的期刊文章,以能夠如插旗宣示主權般對這項政策提出所有權。多尼倫當時在為《外交》雙月刊寫作一篇文章,但耗時過長,未能完成。與此同時,希拉裡在為《外交政策》雙月刊寫作一篇相同主題的文章,盡管一些白宮官員鼓勵她換一個話題,例如多邊主義。希拉裡贏瞭,2011年10月11日發表瞭《美國的太平洋(601099,股吧)世紀》一文,吹噓自己的多次亞洲之行。蘭德勒寫道,“倒不如說是‘希拉裡的太平洋世紀’”?

但是,方式和本能是重要的,在蘭德勒筆下,關於它們的那些敘述值得一讀。從“阿拉伯之春”到俄羅斯的復興、再到伊朗核協議,蘭德勒展現瞭一位一心要創造歷史的總統和一位從她個人提升角度考慮每項舉措的國務卿。事實上,書名《另一個我》完全可以改成《自我》。

奧巴馬對幹預較為慎重。當時任白宮助手、獲得普利策獎的《一個來自地獄的問題》一書作者薩曼莎·鮑爾在時局值班室中就美國保護利台灣電動床工廠比亞平民的道義責任大膽直言時,奧巴馬反駁說:“這不是你為自己的書寫下台灣電動床工廠新篇章的機會。”

美媒稱,在希拉裡·克林頓與貝拉克·奧巴馬的關系中,存在某種令華盛頓的記者們強烈著迷、而又進退兩難之處。

正如該書所表明的,在華盛頓,搶功勞是一場血腥競爭。在班加西事件前的平靜日子裡,美國對利比亞的幹預似乎取得瞭成功,希拉裡團隊希望確保每個人都知道這全部是她的功勞。高級助手傑克·沙利文編纂瞭一張單子,展示希拉裡“自始至終對該國利比亞政策的領導權/所有權/管理權”,並敦促這位國務卿抓住時機發表一篇專欄文章、闡明“某種決定性觀點——幾乎類似於希拉裡主義”。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1日刊登題為《希拉裡和奧巴馬如何試圖管理世界——同時試圖管控對方》的文章。文章稱,《紐約時報》的馬克·蘭德勒寫出瞭《另一個我:希拉裡·克林頓、貝拉克·奧巴馬以及對美國權力的隱約爭奪》這本書,承諾描述奧巴馬與希拉裡關系的內情。結果就是,一部關於過去7年裡美國外交政策的傑出著作。

希拉裡致力“搶功勞”

但是,在希拉裡從國務卿變為總統競選人後,她拒絕接受“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12個國傢參與的被稱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貿易協議。蘭德勒指出,盡管她在任國務卿期間支持這一協議,但她“在民主黨預選期間的政治考量是明確的”。此舉取悅瞭一些重要的民主黨利益團體,但刺痛瞭她在政府中的前同事。

當然,希拉裡深入參與瞭“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政策”的若幹關鍵方面,尤其是重建與中國官員的信任。她在國務院中的副手詹姆斯·斯坦伯格創造瞭“戰略再保證”一詞、描述華盛頓應該如何管理與這個新興亞洲大國的關系。

揭秘奧巴馬與希拉裡緊張微妙的關系內情

此種政治考量是蘭德勒筆下一再出現的主題,從希拉裡帶著自己團隊中的很多成員到霧谷(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波托馬克河岸,為國務院所在地——本報註)上任那一刻起,這些考量就很明顯瞭。蘭德勒寫道:“這個國傢的外交中心此前從未如此不知羞慚地帶有強烈政治性,匯集瞭一群由希拉裡任命的特使和顧問,其中一些人對外交幾乎一無所知。在某種程度上,她從未停止像一名競選人那樣行事。”

政治本能引導希拉裡離開那些她認為無法成功的問題,例如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時任白宮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力促這位新任國務卿早日訪問該地區,但遭到斷然拒絕。這些本能對她很有用,例如,她主動拜訪共和黨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爭取他對自己為與緬甸重新建立關系所做努力的支持。蘭德勒強調:“貝拉克·奧巴馬幾乎從未對國會山進行此種禮節性拜訪。”這些本能促使她在離開國務院時為總統寫下以供備案的長篇備忘錄,導致白宮內很多人大翻白眼。奧巴馬的一名助手對蘭德勒說:“我們不需要看備忘錄才知道普京是個渾蛋。”

奧巴馬側重“留遺產”

當然,希拉裡考慮自身政治利害反映瞭官僚現實。蘭德勒解釋說,總統喜歡在白宮西翼內制定外交政策,而“希拉裡難於打入奧巴馬這個排外的內部圈子”。這個內部圈子致力於為他們的頭兒找到留遺產的象征性機會。蘭德勒寫道,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顧問本·羅茲認為向古巴這樣的封閉社會主動示好“正是奧巴馬這樣一位創造歷史的總統應該做的”,並親自與哈瓦那進行秘密談判。奧巴馬認為伊朗核協議是一項一代人時間內隻有一次的成就,並因而致力於此。還有,他對歷史學傢將因做錯的事而記住他感到煩惱。他在2012年對一名高級顧問說:“我不希望僅作為無人機總統被人銘記。”(奧巴馬2012年1月30日首次公開承認美方使用無人機打擊巴基斯坦境內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人員——本網註)

《另一個我》記錄瞭日常外交瑣事中的大量難忘時刻。難忘時刻包括: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奧巴馬和希拉裡不顧一名安保人員阻攔,闖進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國官員會議的一間房間;或者,在與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一次馬拉松式電話會談中,“感到受挫的希拉裡開始默默地用電話敲打自己的額頭”。

蘭德勒筆下這兩位主角間的緊張關系往往源自仍能感受到2008年那場十分激烈的民主黨預選所帶來的刺痛的手下人。但是,如今是希拉裡在競選總統,而奧巴馬知道,他的遺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她的成功。蘭德勒斷言:“她的競選運動也是奧巴馬的競選運動。”歷史似乎決心讓奧巴馬和希拉裡繼續亦敵亦友的關系。

《另一個我》一書封面

然而,該書沒有對這兩位領導人之間的關系進行特別驚人的描述,也沒有令人清晰地感到二人持有截然相反的外交政策理念。盡管蘭德勒強調不同之處——“希拉裡·克林頓和奧巴馬體現瞭兩種彼此競爭的對美國在世界上擔當角色的看法”,但在這方面,不存在世界觀的真正沖突。正如作者早就承認的,“必須要說,(他們的)一致之處多於分歧之處”。在他們出現分歧時,更大程度上是關於方式和本能,而不是實質和原則。


41B05E301CECDD0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電動床工廠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ak684oe20 的頭像
    qak684oe20

    文婉的超值清單

    qak684oe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